编研成果

抗战胜利的理论引导——毛泽东在抗战期间的重要理论文章【二】

更新时间:2025-08-06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1937年8月25日)

图片

1937年盛夏,卢沟桥的炮火拉开全面抗战的帷幕,北平、天津接连陷落,山河破碎,人心惶惶。强敌当前,国内虽有抵抗呼声,却缺乏统一纲领凝聚力量,还存在片面抗战与妥协暗流的危险。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于陕西洛川召开会议,1937年8月25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正式通过,如火炬般在迷雾中点燃希望,发出全民抗战最强音。

这份文件的核心,是向中华民族发出紧急而彻底的战争动员令。它深刻剖析局势的严峻性,批评国民党政府抗战初期政策的局限性与潜在妥协性,旗帜鲜明地指出:赢得这场民族存亡之战,“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是唯一正确道路。为此,文件系统阐述“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它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任何的动摇妥协;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实行全国抗战,反对单纯防御的消极的作战方针,采取独立自主的积极的作战方针;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改革政治机构,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主宪法,决定抗日救国方针,选举国防政府;抗日的外交政策,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战时的财政政策以有钱出钱和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经济政策是整顿和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生产品的自给,提倡国货,改良土产,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反对投机操纵;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其核心在于调动全国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形成最广泛的全民抗战洪流。

图片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在历史关键时刻作用重大。它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最系统完整的抗战行动纲领,极大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迷茫的中国指明方向。其所确立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十大纲领”,成为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的基本政策基石,为开辟敌后战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文件有力批判和抵制了片面抗战路线及投降妥协倾向,对维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国坚持抗战到底产生深远积极影响,是共产党在民族危急时刻以大义为重、高举全民抗战旗帜的光辉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