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6
为全面征集涉安档案资料,提升档案修复技能,经请示河南省档案馆同意,近日,安阳市档案馆馆长、一级调研员韩党顺,副馆长、三级调研员窦学旺,四级调研员元秋兰及相关专业人员组队赴河南省档案馆,汇报征集安阳市旧政权档案与平原省时期涉安档案,并就档案修复技能提升请求支持。
韩党顺在档案资料征集汇报座谈时提出,安阳作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其旧政权档案与平原省时期档案是研究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变迁的重要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此次征集主要内容是安阳市旧政权时期及平原省时期有关安阳的各类档案,旨在依托省档案馆资源优势,共同推进散存涉安档案的征集与数字化保护,为赓续历史文脉提供坚实支撑。
河南省档案馆馆长李修建百忙之中亲自接见了安阳市档案馆一行五人,对市档案馆的工作成效和征集思路给予充分肯定,表示省档案馆将全面发挥省级馆的统筹协调作用,在技术修复、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副馆长李珂结合相关规定和具体情况,提出“分阶段实施”办法,对涉安档案进行检索,优先梳理安阳地区与平原省政权建设相关的档案线索,汇总后移交安阳市档案馆,确保征集工作精准高效。
期间,市档案馆一行参观了河南省档案馆有关重要展厅。通过实地观摩、沉浸式体验展览、与省级档案工作者深入交流,市档案馆一行对省档案馆在陈展、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赞叹不已,深受启发。为进一步深挖安阳历史文化遗产,加大特色档案征集力度,构建多远馆藏体系,让档案“破彩出圈”提供了优秀范例。
档案传承着安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脉络,此次征集是安阳市档案馆深化豫北档案资料整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完整保存地方文化基因,不仅对完善安阳历史档案资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更能增加安阳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为系统提升馆藏珍贵档案的科学保护与修复能力,安阳市档案馆选派专门工作人员赴河南省档案馆开展为期两周的跟班实训。本次实训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强化档案修复技术体系。
(一)理论学习筑基础
理论教学在修复培训室开展,主要内容为档案修复基本原则、档案修裱技术规范、档案修复常用设备和工具、档案破损状况评估、档案修复方案制定、档案修复基本流程和档案修复中的安全保密事项等内容。省馆科研技术处一级主任科员马文杰授课,重点对档案修复基础理论纸张纤维结构分析与病害诊断(酸化、霉变、虫蛀等)、修复材料选配原则(宣纸、丝绸、修复浆糊制备)、修复方案制定规范(从前期检测到修复验收全流程)进行详细讲解。
(二)实操训练强技能
实操练习在修复室和实验室开展,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破损档案的修复进行现场演示教学,从档案修复基本工具的使用,到浆糊的手工调制,修复用纸的选择和染色,档案破损情况的评估与具体修复方案的确定,以及字迹保护、档案脱酸、揭粘、修补、托裱、上墙、裁切等十几道常规档案修复工序逐一讲解演示。
此外还学习档案砖揭展、绢本脆化加固等疑难案例,实操修裱机快速干燥定型、纸张纤维分析仪检测材质成分,强化修复效率与科学性。深度实践书画修复洗、揭、补、全核心工序,研习立轴、手卷、册页等装裱形制的历史流变与工艺特点,如三色裱的素雅配色、轴头材质与画作主题的呼应关系,实现以裱衬画艺术升华。在省馆专家指导下学习使用纤维检测仪、纸张测酸仪等现代化设备,完成3种20余件不同病害类型档案的修复,掌握洗、揭、补、托四步修裱法操作要领。
(三)掌握技术提水平
本次跟班实训,学员系统学习机械去污、溶剂去污及纸张脱酸工艺,掌握了档案PH值检测与脱酸处理技术,通过测酸仪检测纸张酸化程度,采用液相脱酸法中和酸性物质,延缓纸张老化,确保修复后档案的化学稳定性。掌握加湿软化、压平定型技术处理褶皱变形档案,运用宣纸、绵纸等传统材料修补撕裂破损,通过指压法、贴折条实现无缝拼接,恢复档案完整。省馆采用的纸张拉力测试仪、多光谱成像系统等设备,为精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启迪修复理念创新,从被动修复到预防性保护的思维转变,体现当代档案保护新趋势。
此次档案资料征集与跟班实训的同步推进,标志着市档案馆在档案资源整合与技术能力建设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下一步,安阳市档案馆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强化“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学习借鉴河南省档案馆的资源优势和管理理念,为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